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本書基於巴喬治集團研究報告,查訪美國青年人(16–29歲)對基督教的看法。從前風聞的壞印象,諸如過分政治化和反同性戀,今天已有數據支持,對熱切跟從美國福音派的香港基督教來說,值得仔細咀嚼。 本書亦廣邀福音派領袖(寇爾森、麥拉倫、斯托得、華萊士、華里克)一抒己見,就青年人的各個觀感作回應,盼望為前行指路。
【目錄】
為何基督徒不像樣?——胡志偉序
前言
一、成書緣起
二、透視不肖信仰
三、虛偽
四、信啦!
五、反同性戀
六、自我封閉
七、過分政治化
八、好論斷
九、不肖信仰大變身
後記:觀感大變身
致謝
研究簡介
附註
【作者簡介】
大衛.堅立民(David Kinnaman),巴喬治集團總裁,資深基督教調研人。自1995年起,為教會、非牟利和企業設計與分析近500瘡研究。負責本書所依據的研究及本書主要內容。
基比.理昂(Gabe Lyons),Fermi Project創立人,聯繫創新家、社會企業家和教會及社會領袖,共同為文化造出正面影響。活動廣為主流傳媒報導,如 CNN、《紐約時報》、《新聞週刊》,為基督教創造新觀感。本書所依據的研究的委托人。
【教牧/學者推薦】
本書雖有濃烈的美國文化,然而兩位作者經研究後所作的立論,對香港及各地華人教會有不容忽視的提醒。本書適宜作為職青與大專生團契或小組的聚會內容,藉著討論補充本地的相關研究(如: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突破機構、明光社等),讓我們坦然面對教外人質疑!
胡志偉牧師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本書的優點是:作者強調看研究調查提供的事實,而不用佚事作證據,開展一個信徒較少關心的反省角度;作者對福音派語重心長,諄諄善誘。但我有以下提醒:分析架構也需要評估,例如是否必須假定福音派世界觀引出生活上的大不同;讀者宜順著資料進而對福音派文化的深層結構作診斷,免得令全書的忠告只停留於個人心靈反省。
張國棟博士
美國戴頓大學哲學系講師
很多人受基督的愛吸引來到教會,同時又有不少人因教會缺乏公義而黯然離開。基督精神的本質是叫我們效法基督的犧牲捨己,有退到曠野禱告的靈性根基,也有到聖殿勇於說出真話的勇氣。但今天,我們只追求快速靈修、親近權貴與尋求娛樂,人們又怎可以從我們身上認識基督呢?
林國璋牧師
香港基督教善樂堂主任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