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在這百姓中要行奇妙的事,就是奇妙又奇妙的事。他們智慧人的智慧必然消滅,聰明人的聰明必然隱藏。(以賽亞書29:14 )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平安,還有差不多20天左右就是復活節了。據說在北美,復活節期間最忙碌的其實是各大賣場的店家朋友們。 難得有一個可以衝業績的節期,各行各業的人為了生計而努力是可以理解的。 值得留意的是,我們是否也同樣在這樣的忙碌中,遺失了復活節原本要傳遞的信息:耶穌基督的受難和復活。
古老的教會傳統中,復活節前40天被稱為預苦期,為的是紀念基督的受難。 因此,在預苦期行已過半的日子裡,小編為大家挑選了幾本書,希望可以與大家一同調轉腳步,回到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的救贖恩典中,仰望這一件奇妙又奇妙的事。 讓我們一起在十架前駐足,體認這一份死的內涵,也期盼著得與祂一同復活。 願我們不再以自己手中的操作為樂,可以心被恩感,歌頌上帝。
(04/01/25 於北美南加天道書房)
 |
|
馬修.麥克勞 (Matthew McCullough) 著
只有當我看到祂的榮耀,認識到我是完全可被替代的,我才算是做好了準備,對福音的信息發出驚嘆。只有這時我才能看到、嘗到福音為何是奇妙的好消息。
只要我们仍然看自己是世界故事的主角,福音的核心概念在我们看来就依然是抽象的,并非是绝对必要的,甚至还有一些讨厌。我若不面对死亡的真相和自我的真相,就无法抑制内心的自恋。我就会继续看自己是宇宙的中心,从其他人(包括上帝)如何配合我故事发展的角度,来定义他们的身份。
|
|
|
|
 |
|
湯馬士.華森 (Thomas Watson) 著
此書開宗明義的說到:「信心和悔改是聖徒在今生不可或缺的兩大恩典,他們會憑這雙翅膀飛向天堂。」在當今基督教的信仰中,極少提到「悔改」這個字。在我們所處的世界中,一提到罪就會令人無法忍受。「罪」在教會中只不過是一個社會學的名詞,大家已經忽略了聖經對罪的教導。
|
|
|
|
 |
|
葛富恩 (Richard B. Gaffin, Jr.) 著
人們在探討基督論的焦點或救贖的成就時,經常只聚焦於基督的受苦和受死。 即使人們關注基督的復活,通常也侷限於復活在護教方面的價值,以及用復活來激勵人的信心。 但葛富恩博士透過嚴謹的釋經來證明,不論在救贖的成就或施行上,基督的復活都位居核心的地位。
|
|
|
|
 |
|
楊腓力 (Philip Yancey) 著
在這本《耶穌真貌》的書中,楊腓力個人化地將焦點集中在耶穌的身上。他回憶起兒時在教會的一些經歷,帶給人以誠實和驚人的洞察力,然後他要求自己以及讀者通過對於真正聖經和歷史的調查,來探討耶穌到底是何許人物。在他忠實的眼光下,恢復耶穌的人性和神性﹐並且強而有力地顯現在聖經和我們的生活之中。
|
|
|
|
 |
|
斯托得 (John Stott) 著
我們可能在基督教圈子已久,卻仍然無法完全掌握十字架的意義,或感受不到十字架在我們身上的力量。這本書是為每一個基督徒寫的,將基督信仰的心臟——十字架,做最全面、動人的剖析。究竟,十字架為何成了基督教最重要的標記?神到底透過十字架達成了哪些我們沒想過的事?祂是如何做成的?人要如何將十字架活在群體、暴政、苦難、21世紀每一天的生活當中?讓一代大師帶著我們從不同角度來觀看、經歷十架的豐富,重回那開啟神一切奧妙、與你我生命息息相關的救贖原點。
|
|
|
|
 |
|
作者: 菲力.萊肯 (Philip Ryken)
談到神所賜的救恩,你不可不知的23個超重要關鍵詞!
當神的拯救臨到我們的時候,生命彷彿被重新點燃一般,充滿了重生的喜悅。前所未有的求知慾望也湧上心頭,讓人迫不及待地想更深入地了解,到底這份豐富的救恩是怎麼一回事呢?
|
[products=blog_readers_pick_202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