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USD
馬偕在北台灣傳教空間的拓展(1872-1901)
(0)

馬偕在北台灣傳教空間的拓展(1872-1901)

$26.95 Excl. tax
可預購

作者:曾尹君

本書確實為讀者描繪了一幅馬偕在北台灣擴展傳教空間的立體圖像,也對馬偕宣教歷程的成長與衰敗提出具體的分析和評價。另外,最令人激賞的,是尹君老師通過專業技術所繪製的地圖,以及呈現重要數據及分析結果的圖表、統計圖…… ...了解更多....

從台灣進貨需時約4-8週,到貨後馬上寄出。

產品介紹

作者: 曾尹君
出版: 台灣教會公報社
初版: 2024/03
頁數: 399
尺寸: 170x230 mm
ISBN: 9789860721621
分類: 教會歷史文化 - 歷史
  實踐神學 - 教會
  增長、差傳、宣教

马偕在北台湾传教空间的拓展(1872-1901)
作者:曾尹君

【內容介紹】

本書確實為讀者描繪了一幅馬偕在北台灣擴展傳教空間的立體圖像,也對馬偕宣教歷程的成長與衰敗提出具體的分析和評價。另外,最令人激賞的,是尹君老師通過專業技術所繪製的地圖,以及呈現重要數據及分析結果的圖表、統計圖……

北部基督教長老教會在台設教至今150年,已發展成台灣基督教人口最多的西洋宗教教派,對北台灣也有深遠的影響。其關鍵人物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一直都是研究的焦點,但主要集中在醫療、教學兩大面向。
隨著近年來「台灣學研究」盛行,本書將以《馬偕日記1871-1901》(完整版)全三冊與《北台灣宣教報告──馬偕在北台灣之紀事1868-1901》兩份新史料為參考,並輔以清代官方史料重新詮釋,馬偕在北台灣各地如何逐一走訪,建立傳教地圖。

早年研究多著重在淡水河流域及噶瑪蘭平原的設教據點,對北台灣西岸鮮少進行探討。其中淡水河流域的設教據點多數延續至今,有清楚的研究目標,噶瑪蘭平原在進入日治時期基督史料中,則是明顯萎縮,兩地發展截然不同。

本書試圖從台灣地理空間擴張的角度呈現清代馬偕完整傳教和設教軌跡,分析到底馬偕當時設教成功和失敗的因素為何?接觸到哪些族群?最重視的傳教區域在哪?相較於當時同在南台灣傳教的英國長老教會有何異同?

再者,本書欲探討地理空間與傳教建築系統是否有關連。傳教建築空間形式的發展是如何從無到有,60個設教據點,包含佈道所及禮拜堂,在清代是非常龐大的組織體系,馬偕如何分配、規劃建築的形式?期間又遭遇到什麼困難?本書透過新史料,釐清馬偕這段時間的傳教狀況,也可以瞭解在政局的轉換之時,長老教會出現的問題與影響。

 

聯合推薦

本書確實為讀者描繪了一幅馬偕在北台灣擴展傳教空間的立體圖像。
──鄭仰恩/濟南教會神學與教育牧師、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研發中心特約研究員

曾尹君博士的這本書,是第一篇全面性整理馬偕的一手相關史料。
──林玉茹/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國立台北大學歷史系合聘教授

為清末淡水河流域的空間故事,增添精彩的一頁。
──張崑振/台灣文化資產學會理事長、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從中可以更加深入認識台灣一百五十年前的時空。
──李順仁/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歷史委員會委員

完整地將馬偕日記、回憶錄以及宣教報告書中的文字立體化。
──謝大立/台灣神學院神學博士、溫哥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駐堂牧師

 

 

【目錄】

推薦序:為馬偕學再添「異」彩/ 鄭仰恩
推薦序:另闢蹊徑,再現歷史新貌 / 林玉茹
推薦序:以想像力拼湊未知歷史/ 張崑振
推薦序:探索百年時空,認識宣教深度與厚度/ 李順仁
推薦序:重構馬偕福爾摩沙的宣教場域/ 謝大立
作者序

第一章 緒論

一、尋訪馬偕傳教地圖

二、清代台灣的社會樣貌
1. 交通
2. 氣候
3. 社會環境
4. 族群
5. 小結

三、討論課題與觀點

第二章 馬偕空間觀的形成與背景

一、宣教前馬偕的空間體驗
1. 家鄉的環境
2. 學歷與經歷
3. 重要的宣教師對其空間觀影響

二、馬偕來台宣教的空間體驗
1. 西教的傳入與勢力範圍
2. 初入福爾摩沙:中國與南台灣之旅

三、來台後兩次例行休假的旅行
1. 1879 年底第一次返加述職
2. 1893 年中第二次返加述職

第三章 北台灣傳教地理空間的建立與發展

一、傳教初期:1872-1879 年以淡水河流域為主
1. 淡水河流域的積極傳教
2. 噶瑪蘭平原(東海岸)的探索
3. 北台灣西岸:由原住民聚落向市街發展

二、傳道中期:1882-1894 年由東海岸擴展至北台灣西岸
1. 淡水河流域傳教點的調整
2. 噶瑪蘭平原(東海岸)與奇萊平原的擴展
3. 北台灣西岸傳教據點之擴張

三、傳道後期:1896-1901 年日治時期的苦心維持
1. 淡水河流域的固守與開發
2. 北台灣西岸傳教據點的持續成長
3. 噶瑪蘭平原傳教據點的衰敗

四、小結
1. 地理拓展的關鍵要素
2. 傳教地理空間與族群關連性
3. 地理開拓的中心與邊緣
4. 與英國長老教會異同
5. 與天主教的對立

第四章 北台灣傳教建築空間的演變

一、傳道初期:1872-1879 年底傳教建築空間的建立
1. 初期傳教空間的建立
2. 宣教師宿舍的興建
3. 醫館、義塾及逍遙學院的出現

二、傳教中期:1882-1884 年底返加述職後所興建的傳教建築
1. 淡水河流域旁的禮拜堂
2. 東海岸密集小教堂
3. 理學堂與女學堂的建立
4. 宣教師別莊的接收

三、傳教中期:1886-1894 年清法戰爭後的禮拜堂
1. 淡水河流域──以石造禮拜堂為主
2. 噶瑪蘭平原──洋式小禮拜堂為主
3. 北台灣西岸──以華式禮拜堂為主

四、傳教後期:1895-1901 年武裝抗日期間的適應與聚會空間
1. 各地禮拜堂的狀況
2. 與殖民政府的交涉和日本禮拜堂之建立
3. 宣教總部的角色

五、小結
1. 傳教建築空間形式的發展
2. 禮拜堂的生命週期
3. 建築形式南北比較
4. 宣教總部與北台灣教區的關係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文獻

一、史料
二、專書
三、論文
四、未出版學位論文
五、資料庫
六、英文檔案

A 馬偕牧師北部台灣佈教教會
B 清法戰爭禮拜堂損毀賠償清冊
C 1893 年夏季(光緒19 年)禮拜堂清冊
D 1872-1901 年北台灣長老教會組織成長
E 1872-1901 年北台灣長老教會事工訓練與經費成長
F 1900 年馬偕宣教事工的相關統計資料
G 1872-1901 年北台灣設教據點一覽表

照片參考出處

附錄──馬偕與「生番」:十九世紀獅潭底教會的建立

摘要

壹、前言

貳、文獻回顧與研究方法

參、關於獅潭底的賽夏族
一、賽夏族在台灣的分佈
二、獅潭底的賽夏族

肆、馬偕在獅潭底的傳教
一、首(初)次接觸原住民地區
(1872 年10 月8-26 日)
二、首次進入獵人頭區
(1872 年12 月26 日至1873 年1 月4 日)
三、第二次的拜訪──進入雪山
(1873 年3 月31-4 月17 日)
四、第三次的拜訪──馬偕險些被殺
(1873 年5 月19-6 月1 日)
五、第四次的拜訪──領事巴伯隨行
(1873 年7 月15-25 日)
六、第五次的拜訪──獅潭底禮拜堂成形
(1873 年9 月29 日-10 月15 日)
七、第六次的到訪──海關稅務司好博遜同行
(1873 年11 月23 日-12 月4 日)
八、第七次的到訪──傳道師許銳被殺
(1873 年12 月26 日-1874 年1 月7 日)
九、1874-1891 年獅潭底教會暫停

伍、獅潭底教會傳教不利之分析
一、馬偕到獅潭底傳教的動機
二、生番領域不易傳教的原因
三、船難事件對馬偕的影響
四、「開山撫番」對獅潭底族群的異動

陸、結論

參考文獻
一、檔案、史料彙編
二、專書
三、網路
四、英文

索引

照片索引
圖表索引
圖片索引
附錄:馬偕與「生番」圖表索引

 

【作者簡介】

曾尹君

學歷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設計博士班畢業
私立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畢業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學系畢業

現職
新北市立瑞芳高工業職業學校室內空間設計科科主任

經歷
2008.08-迄今 新北市立瑞芳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建築科/室內空間設計科教師
2003.08-2008.07 台北市惇敘工商職業學校建築科/室內空間設計科教師
2002.08-2003.07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技術學院兼課講師

顧客評論

0/5
0 星,基於 0 個評論
0 個評論

相關產品

最近瀏覽了...

台灣教會公報社 (TW) 馬偕在北台灣傳教空間的拓展(1872-1901)
馬偕在北台灣傳教空間的拓展(1872-1901)
作者:曾尹君

本書確實為讀者描繪了一幅馬偕在北台灣擴展傳教空間的立體圖像,也對馬偕宣教歷程的成長與衰敗提出具體的分析和評價。另外,最令人激賞的,是尹君老師...
$26.95 $26.95

Specifications

0/5
0 星,基於 0 個評論
0 個評論

門市存量

門市和網上價格不一定一樣
Last updated: Today at 06:48
Credit Card
Choose your language
Choose your currency
$

我的帳戶

忘記帳號密碼?

最近加入購物籃:

0
Compare
Start comparison

評論《台灣教會公報社 (TW) 馬偕在北台灣傳教空間的拓展(1872-1901)》

此產品已放進您的購物籃——
本書坊使用 Cookies 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詳情請了解本店的私隱政策。 隱藏此信息 私隱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