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史密特(James D. Smart)的《聖經在教會中奇異的緘默》,道出了聖經研究與教會教義貌合神離的困局。理論上,教會立於聖道之上,但聖經在教會中默然無聲,而為金句預言或行政管理取代;而教義神學不是難於理解,就是不著邊際。就在這環璄裡,於後現代思潮推動下,西方有學者體會到聖經與神學回歸整全的必要。神學詮釋就是這樣一條路徑,重申要整合學術與信仰的探討與實踐。
本書詳細交代這覺醒的緣起和課題,屬甲級導論之作,也是要了解近年西方聖經詮釋和神學發展的必讀作品。
【目錄】
孫寶玲序
致謝
導論:從巴特到「後現代」理論
第一部分:催化劑與共通主題
1 重導過去:仿效前鑑別時代的詮釋
2 信仰準則內閱讀:與教義互動
3 與別人一同閱讀:聆聽聖靈的羣體
第二部分:持續的挑戰
4 「擄掠埃及人」,還是效法他們?與聖經神學交涉
5 像讀其他文本那樣讀聖經?與通用詮釋學交涉
6 從「西方」學術界到全球教會?與社會位置交涉
結語:到最後,上帝
參考書目
【作者簡介】
特雷耶(Daniel J. Treier),美國三一福音學院(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哲學博士,美國惠頓書院(Wheaton College)神學副教授,「劍橋福音派神學手冊」(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Evangelical Theology)及獲獎書「聖經的神學詮釋辭典」(Dictionary for Th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Bible)主編之一。
【教牧/學者推薦】
聖經與神學豈可獨立自存?上世紀八十年代起,竟在後現代的風潮下,瞥見回歸和整全的必要。神學詮釋就是這樣一條路徑,確認神話語的雋永和對應、多元和統一,整合學術和信仰的探討和實踐。
《聖經的神學詮釋》詳細交代這覺醒的由來和課題,是了解近年西方聖經詮釋和神學發展必讀的作品,也是關心華人教會未來命脈及聖經詮釋不應錯過的參照。
——孫賽玲(新加坡浸信會神學院)
在當代學術領域裡,聖經研究和教義論述常常出現貌合神離的情況,這對於教會信眾、神學生和牧者來說,都是難以理解以至引起困惑的現代現象。值得慶幸的是,近年在頂尖的學術討論中,湧現了一批力圖彌合這道裂縫的學者,而特雷耶是其中一位值得留意的新銳作者。
——林子淳(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特雷耶是福音派學術圈中進行聖經、詮釋學與神學綜合的頂尖學者。此書是甲級的導覽之作,為有志於與天主教學者等攜手向前的福音派人士指路。
——喬治(Timothy George, Benson Divinity School)
甲級導論——可靠、具適度批判力、對別人慷慨、表述自己觀點時清楚。
——福爾(Stephen Fowl, Loyola College in Maryland)
振興神學詮釋的呼聲處處可聞。對關心教會在聖經閱讀中扮演的角色,及聖經在教會中的角色人士,這一波文藝復興為至可喜。但太多聲音會令人暈眩——不單細節弄不好,連基本問題也搞不清。甚麼是神學詮釋?我們需要一幅地圖,本書就是那地圖,已進入對話的用得著,初學者更是不可不看。
——格林(Joel B. Green, 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
圣经的神学诠释
特雷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