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耶路撒冷被毀、沃木斯國會、法國革命與愛丁堡宣教會議有何共通之處?按領導福音派歷史學家樂馬可之見,它們是在基督教二千年歷史中挑選出來非常重要的事件。
作者帶領讀者遊歷在基督教歷史中12個決定性的時刻。同時,他也表明一些20世紀的事件將會被視為轉捩點。這種獨特的處理方法,能仗讀者掌握基督教歷史大體的流程,並了解到常被忽略的故事中巧妙的一面。
作者解釋對基督教歷史認識實際的益處:以提醒基督徒,他們的信仰是建於歷史上發生的重要事件,又提供明白聖經及與現代文化交流的角度,並証明何為基督教重要與次要的使命。
教會歷史大事常常包括真人,這本書超越了無盡的名單:不著名的名稱與日期,而直述朔造教會的人士與情勢。
這是一本又易讀又吸引的歷史書。
一、歷史幫助我們深化信仰,解讀上帝的話語:
馬丁路德曾引羅馬學者西塞羅 ( Cicero ) 說 : 「歷史是真理的母親。」 ( History is the mother of truth. )加爾文說: 「歷史是神彰顯祂榮耀的劇場。」 ( History is the theatre of God's glory. ),透過教會歷史,我們更容易明白神在聖經中所啟示的作為。
二、歷史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和身處的社會文化:
英國作家魯益師 ( C. S. Lewis ) 說:「事實上,一個出入不同時空的人,不容易被本地一些狹隘偏頗的觀點所蒙蔽; 也不會被傳媒 嘩眾取寵的信息所愚弄。歷史使我們識破眼前世界一些看似重要,卻很快便煙消 雲散的東西。」
三、歷史幫助我們有智慧地解決當前的問題:
歷史累積的智慧可以給我們啟迪,有助面對當前的困難。
四、歷史是對靈魂的教育:
捧讀歷史,我們不得不謙遜學習。
【目錄】
引言 轉捩點的觀念與研讀基督教教會歷史的原因
第一章 教會破繭而出:耶路撒冷失陷(主後70年)
第二章 帝國的現實:尼西亞會議(主後325年)
第三章 迦克墩會議:教義之爭與政治玄機(主後451年)
第四章 修道會力挽狂瀾:本尼狄規條(主後530年)
第五章 基督教帝國的全盛時期:查理曼皇帝加冕(主後800年)
第六章 東西教會分道揚鑣:大分裂(主後1054年)
第七章 復原派的開端:沃木斯國會(主後1521年)
第八章 一個嶄新的歐洲:英國最高治權法案(主後1534年)
第九章 天主教內部改革與普世宣教:耶穌會的成立(主後1540年)
第十章 新的敬虔:衛斯理兄弟歸主(主後1738年)
第十一章 近代西方的不了情:法國革命(主後1789年)
第十二章 普世信仰:愛丁堡宣教會議(主後1910年)
第十三章 廿世紀的轉捩點
研習題
转捩点:基督教会历史里程碑
乐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