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省思信仰的文字,讓現代人產氐謙卑的行動力,生命更加自由寬廣。
加爾文說:「天性膽怯、委婉與懦弱的我,被迫去面對這些激烈的風暴……出於對本分責任莊重而謹慎的檢視,我還是說服了自己回到曾經令人痛苦的羊群。」又說:「當我記起不再屬乎自己,就獻上我的心,作為向上帝的獻祭。」此言是加爾文人生的縮影,他不是完美的聖人,而是一位回轉歸向上帝之後,就再也無法忘卻基督十架的門徒。
雖然總是處於掙扎的景況,卻益發歸屬基督,在那個動盪的時代,他講理,是想要把那徹底翻轉生命的神學觀點說清楚;他自制,是因為要讓奔騰的熱血流向信仰的主。一生心所嚮往,全然是代罪的羔羊,所以當失去最重辰的人生伴侶時,這位心碎的改教家仍能看見:「若不是祂,這位提升卑微者,加力量給軟弱人,扶助疲倦者的主,從高天向我伸手,這苦楚必會勝過我。」
本書選自加爾文的書信、講章、著作,坦露深刻的心靈世界,包各樣際遇中的心境、服事上的強烈呼召、與其他神學思想的交鋒等,相信能夠對現代讀者有所幫助,找到初探他核心思想的路徑,並且被他幾經掙扎卻更加堅定的信心所感動,以致激勵讀者更新自我的信仰。
「加爾文之所以如此特別,回顧過去的種種爭論便可發現,當中有一種形而上學之美,令人讚嘆。……加爾文的世界絕非一片死寂,除卻上帝體恤人軟弱的旨意,沒有一事已然決定。」
——瑪麗蓮.羅賓遜(Marilynne Robinson)
2005普立茲文學獎得主,著有小說《管家》(麥田)、《遺愛基列》(天培)等。
加爾文,在許多宗教人士心中是一名宗教極權主義者,以偏狹做作的教義、愚民政策、苦修主義強加在信仰群體之中;此外,他身上還散發出一種莫名的形而上焦慮,表現出來變成對於工作的狂熱。然而,實情是否真的如此?到底是什麼樣的一股驅動力,促使他走向撼動基督教信仰世界的宗教改革運動?而隱藏在理性辯證思緒背後的,又是怎樣的心路歷程?讓我們暫時放下多元紛陳的論證與定見,親身走入他的文字世界,聆聽這位神學家的告白,我們將會發現加爾文橫眉怒目的遊魂不再逗留,而他原本的面貌將會浮現。
「第一個人類的叛逆將我們丟進可憐的荒蕪中,但也因此逼使我們不得不仰望上蒼。……處於悲苦的人類世界,我們被剝奪了神聖的外衣,各種各樣的內心殘疾,在我們可恥的裸露中,曝顯無遺。」
──第五章〈論敬虔〉
【目錄】
前言
譯者序
加爾文生平簡介
Part 1 行動的人生
第 1 章 不妥協的良心──〈答沙杜里多書〉
第 2 章 為神捨己──有關他受召回到日內瓦的一封信
第 3 章 最重要的伴侶──有關加爾文妻子去世之信函
第 4 章 步履蹣跚的牧人──《詩篇註釋》序言
Part 2 敬虔的視野
第 5 章 論敬虔
第 6 章 論信心
第 7 章 論教會
第 8 章 論聖餐
第 9 章 受難週
Part 3 活出寛廣的生命
第10章 論主禱文的釋義
第11章 律法和敬虔──論敬虔生活中律法的典範作用
第12章 基督徒生活的黃金手冊
第13章 跟隨神的呼召──與囚犯的通信
附錄一 加爾文的雙城記
附錄二 加爾文生平年表
【作者簡介】
加爾文(John Calvin, 1509-1564),宗教改革時期的靈魂人物,其神學思想對後世基督教發展影響深遠。自幼便受嚴格栽培,在哲學、法律、語文上頗具造詣,思慮縝密、才華洋溢。在青年時期,自述嚐到信仰的真實滋味,開始以上帝為惟一的歸依,這是他走向生命徹底轉變的開端,衍生出後來為信仰熱切辯護的行動,終身致力於建構健全的基督教教義。然而卻也在當時的政教處境之下,與其他宗教異議人士一樣,不斷被迫輾轉流離各處尋求安身立命之所,直至最後定居日內瓦,輔助當地的宗教改革事務;在各方權力傾軋之間,加爾文講道牧會、參與政務、著述,塑造合乎改革精神的社會。在他的教會裡面人人平等沒有貴族,在他的內心深處只有上帝沒有自己;一生克己降服基督、堅守服事崗位,與時代處境並鳴。愛妻、么兒早逝,有兩個繼子,享年五十五歲,卒於日內瓦。
更宽广的生命:加尔文著作文选
加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