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殷穎 |
出版: | 道聲出版社 |
初版: | 2018/01 |
頁數: | 435 |
尺寸: | 17.5x23.5cm |
ISBN: | 9789864001941 |
【內容介紹】
人生感恩紀錄,用文字讚美上帝的救贖大恩,並分享神學與哲學在靈修自省的所得。
全書以精美圖片並優雅版面設計,供讀者一頁頁低吟沉思天地之美與造物主的宏浩之恩。
一顆乾涸的心靈渴望聖靈降下春雨(約伯記廿九:23,撒瑪利亞書十:1)
主啊!我一生都渴慕,如鹿渴慕溪水(詩四二:1)
春雨啊,春雨
春雨即恩雨
我自幼沐在春雨中
春雨滋潤了我童稚的心靈
使我的靈魂甦醒
春雨自稚齡淋灑到白首
由故鄉淋灑到天涯
春雨淋濕了萊蕪二月的凍土
淋灑在漫天硝煙的烽火中
前祈 春雨即恩雨
春雨混合著我的鮮血
濺灑在魯西早春的戰場上
主保住了我青澀的微命
春雨的點點滴滴
降下都化為神蹟
春雨,淋灑進囚我的黑獄中
牢籠裡、以及白色恐怖的綠島上
春雨,淋灑著我的毫尖
我手中這蘸飽春雨的筆
卻寫不盡我對主的虧欠
更寫不完神賜我的恩典
寫著、寫著,這支老筆便磨禿了
主啊!我仍祈求再降下一場春雨
淋灑下更多生命的信息
「按紀念馬丁路德改教五百周年……阿們!」
按紀念馬丁路德改教五百周年,必須瞭解路德主張的四個唯獨,其中「唯獨聖經」與「唯獨基督」為體認客觀存在的真理;「唯獨信心」則是講述人、神之間的正常關係;及人接受真理信仰之方式。「唯獨恩典」是要正視人所有的一切,皆為神賜下的救恩。人在領受如春雨般的恩膏之後,只能俯伏在主的腳下,將一切榮耀與讚美全歸上帝。也同時彰顯了「唯獨榮耀」之真理。
此書之結語,便只有恩典,願與讀者一同頌唱這首「數算恩典」,作為共同的祈禱。
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阿們!阿們!阿們!
【目錄】
前祈 春雨即恩雨
第一部 春雨捎來的消息-由玫瑰的濃豔到春雪的香凝
01.春吶
02.早春的消息
03.變色的玫瑰
04.玫瑰宴
05.由[春吶]的[天籟]到[默示]的[天聲]
06.怎堪她臨去秋波那一轉
07.怎一個秋字了得
08.疼惜冬陽
09.掙扎求生的芭蕉
10.也無風雨也無情
第二部 春雨甘霖五百年-紀念馬丁路德改教五百週年回響
01.人,同時是義人與罪人
02.聖殿的幔子由上到下裂為兩半
03.誰能祈求上帝對自己[將功贖罪]?
04.因為我不明白,所以我才要信
05.[因信稱義]棄難就易
06.馬丁路德為基督教文字事工先驅
07.樹與果子的關係
08.痛苦神恩再思-[唯獨恩典]
09.真正的基督徒,根本沒有[自由]
10.馬丁路德論講道的要訣
11.一位剛猛但溫和的宗教改革家
12.基督是徒然死了嗎
13.善工非善功
14.馬丁路德對聖樂的改革與創作
15.潘霍華以其殉道者的鮮血澆奠了重價的[唯獨恩典]
第三部 不可說的春雨
01.探索[沈默]之詭譎神學境界,兼論普世面對[極遄組織]恐襲之困境
02.仰首問天天不語,聖愛天啟人應知
03.[沈默]之不可說的境界
第四部 春雨中幾朵雲彩
01.懷念一代儒牧,神僕寇世遠監督及何荔璇師母
02.瑞典宣教士後裔赴山東尋根回饋之旅
03.丁松筠神父留下的幾片雲彩
04.永遠以他人為優先的[牛伯伯]-歐魯生牧師
第五部 春雨如恩膏
01.[首先亞當]人、神二性vs.[末後亞當]神、人二性
02.基督藉[浪子的比喻]宣示律法與福音之分別與歸趨
03.[道成肉身]之奧義淺說
04.日正當中
05.何謂[基督在我裡面活著]
06.誰最有[話語權]
07.棄絕[人工智慧],尋求[得救智慧]
08.對[中文和合本聖經]中方言之再思
09.苦難是神拯救並建造信徒的最佳模式
10.誠也者,[善]擇而固執之者也
11.王陽明[知行合一]說vs.保羅[靈(善)肉(惡)二律論]
第六部 春雨如歌
01.一個世代、一首詩歌-由舊約詠唱到新約
02.一首歌、一個時代-憶[白色恐怖]時代那一首[囚籠裡的悲歌]
【作者簡介】
本書作者是一位酷愛大自然及謳歌創造主的文字工作者,也是編輯人、出版人及傳播工作者。
他的散文為多處華文地區採用為教科書,計有台北「國立編譯館」、香港「教育署」及新加坡「牛津大學出版社」等分別選作中國語文教材,新近由僑委會選入華文泰北版及緬甸版。
文藝評論家季薇評殷穎的散文「一清如水」,並謂陶淵明在《歸去來辭序》中「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句,堪為其文章注腳。
殷穎為文筆觸簡潔空靈,多為謳歌自然之作,他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在作品中隨處可見。
當代散文家及翻譯家思果評介殷穎的散文說:「他的文章好的地方太多,一下子說不完。他深於思、敏於感、愛自然、有學問、有閱歷,文章講究,散文家的條件都齊了,我也算是寫散文的人,常常羨慕別人寫得好,尤其羨慕像殷穎先生這樣富有詩情的筆調。他即使談信封,也都有別人想不到的地方。他寫自然,觀察而兼有情思;寫遊子的感懷,比別人更深一層;寫生活細節,有獨到的地方。這兩本書(《歸回田園》與《秋之悸》)裡好文章太多。捧在手上讀,不肯放下。我要揀一段抄,也沒法揀,因為都好。他寫文章,態度認真,由這一點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