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伯克富 (Dr. Louis Berkhof) |
譯者: | 趙中輝 |
出版: | 改革宗翻譯社 |
初版: | 2016/07 |
頁數: | 327 |
尺寸: | 13.8 X 21cm |
ISBN: | 9789866687006 |
分類: | 神學思想 |
教會歷史文化 - 歷史 |
【內容介紹】
《系統神學》的姊妹作,二者有不可分之關係,研究教義神學人,不可忽略教義史的研究。研究教義史可查出不同教義和爭論的來龍去脈。本書內容是根據歷史的先後來敘述教義上的關係,當中包括:三位一體的教義、基督論、論罪與恩及其相關的教義、贖罪論、拯救論、教會論與聖禮論,以及末世論,讀完後就可對各個論題 有通盤的瞭解,再遵照聖經作一正確的取捨。
本書追溯基督教教義的起源,敘述其發展、演變過程。基督教教義主要包括上帝論、三位一體論、基督論、拯救論、教會論、末世論等。其中基督論是核心、涉及在 基督里神性和人性的關系,基督的位格和基督的事工在救櫝人類中的作用等重大問題。對這些教義,不同時期的神學家都做出了有深度的闡釋。
《基督教教義史》一書系教義神學(又稱系統神學)的姊妹書,二者有不可分之關系,研究教義神學的人不可忽略教義史的研究。許多人在神學思想上別樹一幟,就是因為他們沒有仔細研究過去的神學思想,以致引出許多實質上是老調重彈的新異端。
【目錄】
壹. 教理史的主題
一. '教理'這字的意義
二. 教理的起源與性質
貳. 教理史的職責
一. 假設
二. 內容
叁. 教理史的分類與方法
一. 教理史的分類
二. 教理史的方法
肆. 教理史的歷史
一. 使教理史成為一種特殊歷史的因素
二. 教理史的早期著作
三. 教理史的後期著作
教理發展的預備期
壹. 教父以及他們的教理觀
一. 他們的名著
二. 他們的教訓
三. 他們的信息
貳. 異端的福音
一. 猶太教派
二. 外邦異端 : 神哲主義
叁. 教會中改革的運動
一. 馬吉安以及他的改革運動
二. 孟他努的改革運動
肆. 護教學與教會神學的發源
一. 護教學的職責
二. 他們所建立的真理
三. 護教士對於教理歷史的重要性
伍. 反神哲派的教父
一. 反神哲派的教父
二. 神與人的教義, 以及救贖的史實
三. 他們對於基督的位格與工作的教義
四. 救恩, 教會, 末世之事的教義
陸. 亞歷山大的教父
一. 亞歷山大的教父
二. 神與人的教義
三. 基督的人性與工作的教義
四. 救恩, 教會, 末後之事的教義
柒. 神格唯一說
一. 動力的神格唯一說
二. 形態的神格唯一說
三位一體的教義
壹. 關於三位一體的爭論
一. 爭論的背景
二. 爭論的性質
三. 奈西亞會議
四. 爭論的後果
1. 不圓滿的會議決定
2. 半亞利烏派在東方教會中暫時的興盛
3. 潮流的轉變
4. 關於聖靈的爭辯
5. 聖三位一體教義的完成
貳. 後期神學中三位一體的教義
一. 拉丁神學中的三位一體教義
二. 宗教改革時期的三位一體教義
三. 改教後期的三位一體教義
基督論
壹. 基督論的爭辯
一. 爭辯的第一階段
1. 背景
2. 爭辯的各黨派
3. 迦克墩會議的決議
二. 爭辯的第二階段
1. 迦克墩會議決定後的混亂
2. 基督一志說的爭辯
3. 大馬色約翰的基督論
4. 西方教會的基督論
貳. 後期基督論的檢討
一. 中古世紀
二. 宗教改革時期
三. 十九世紀的基督論
1. 施來爾馬赫的基督論
2. 康德與黑格爾的基督論
3. 虛己說
4. 杜聶爾論進步性的道成肉身
5. 黎秋的基督論
6. 現代神學中的基督論
論罪與恩及其相關的教義
壹. 教父時期的人論
一. 有關人論問題的重要性
二. 希臘教父的人論
三. 西方教會逐漸浮現的另一個觀點
貳. 伯拉糾與奧古斯丁論罪與恩之教義
一. 奧古斯丁與伯拉糾
二. 伯拉糾的罪與恩典觀
三. 奧古斯丁的罪與恩典觀
1. 奧古斯丁的罪觀
2. 奧古斯丁的恩典觀
四. 伯拉糾與半伯拉糾派之爭辯
叁. 中古世紀的人論
一. 大貴格利的見解
二. 郭查克的爭論
三. 安瑟倫的貢獻
1. 安瑟倫的罪觀
2. 安瑟倫的自由意志觀
四. 天主教人論的特點
肆. 改教時期的人論
一. 改教家的人論
二. 索西奴派的立場
三. 阿民念派的人論
四. 多特總會的立場
五. 掃模學派的立場
伍. 改教後期有關人論的諸見解
一. 分歧的見解
1. 衛斯理宗的阿民念見解之修改
2. 新英格蘭的改革宗見解之修改
二. 有關罪的現代學說
1. 哲學方面
2. 神學方面
贖罪論
壹. 安瑟倫前之贖罪論
一. 希臘教父的神學
二. 拉丁教父的神學
貳. 安瑟倫至宗教改革前的贖罪論
一. 安瑟倫的贖罪論
二. 亞比拉的贖罪論
三. 伯納德論贖罪
四. 贖罪論的綜合見解
1. 蘭巴德論贖罪
2. 波拿文土拉論贖罪
3. 阿奎納多馬論贖罪
五. 敦司蘇格徒論贖罪
叁. 改教時期之贖罪論
一. 改教家對安瑟倫贖罪觀的改進
二. 索西奴的贖罪觀
三. 格魯修的贖罪論
四. 阿民念派的贖罪論
五. 掃模學派的妥協贖罪論
肆. 宗教改革後之贖罪論
一. 蘇格蘭菁華派的爭論
二. 施來爾馬赫與黎秋論贖罪
三. 較為晚近的贖罪論
1. 新英格蘭神學的政府說
2. 道德感化說各種不同的形態
3. 贖罪論的神秘說
拯救論
壹. 教父時期的拯救論
一. 前三世紀的拯救論
二. 教父後期的拯救論
貳. 經院時期的拯救論
一. 經院學派的恩典觀
二. 經院學派的信心觀
三. 經院學派的稱義與功德觀
叁. 改教與改教後期的拯救論
一. 信義宗的拯救次序
二. 改革宗的拯救次序
三. 阿民念派的拯救次序
四. 救恩程序的次要見解
1. 反律主義派的拯救論
2. 神秘派的拯救論
教會論與聖禮論
壹. 教會論
一. 教父時期
二. 中古時期
三. 改教時期以及改教後期
1. 路德派的教會觀
2. 重洗派的教會觀
3. 改革宗的教會觀
4. 改教後期不同的教會觀
貳. 聖禮論
一. 聖禮總論
1. 宗教改革前聖禮教義的發展
2. 改教者以及後期神學的聖禮教義
二. 洗禮
1. 宗教改革前洗禮教義的發展
2. 改教者以及後期神學洗禮教義的發展
三. 聖餐
1. 宗教改革前聖餐教義的發展
2. 改教者與後期神學聖餐教義的發展
末世論
壹. 居間之境
貳. 基督再來與千禧年的盼望
叁. 復活
肆. 最後的審判與最終的賞賜
【作者簡介】
伯格富(Louis Berhof, 1873-1957)
1873年出生於荷蘭,於1882年移居美國。
1900年畢業於加爾文神學院
1920至1904年於普林斯頓神學院跟隨華腓德(B. B. Wardeild)和魏司道(G. Vos)學習
在1906年起擔任加爾文神學院的教職達三十八年
於1926年起擔任系統神學教授達十八年,是一位傑出的系統神學家。
伯氏雖不是原創型的神學家,但他在闡述改革宗神學精神上有極大的貢獻。
其神學思想主要是建立在荷蘭改革宗的神學上,師承加爾文(John Calvin)、凱波爾(Abraham Kuyper)、巴文克(Herman Bavinck)等神學傳統。他擅長用英文清楚、條理分明地表達改革宗神學,其著作適合當歐神學院的教科書。
基督教教义史(修订版)
伯克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