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USD
有道有禮:聖道與聖禮的神學
(0)

有道有禮:聖道與聖禮的神學

$21.95 Excl. tax
In stock (6)

趙崇明 著

本書涉及的,就是教會論和教牧學中最重要的課題。讀者固然可以在坊間找到不少關於講道學及聖禮的書籍,但涉及聖道和聖禮神學的,以及將聖道和聖禮對應於社會文化而作神學反省的,尤其是這方面的中文著作,則比較缺乏。 ...了解更多....

現貨1-2工作天內寄出。如訂量超過庫存,補貨需時約6-9週。

產品介紹

作者: 趙崇明
出版: 宣道出版社
初版: 2012/10
頁數: 304
尺寸: 169*226 mm
系列: 信仰在場
ISBN: 9789622449503
分類: 實踐神學 - 事奉
  講道
  敬拜

 

【內容介紹】

上帝對教會有何召命?傳道人最首要的職事又是甚麼?加爾文(John Calvin)在《基督教要義》內已清楚回答這些問題:「無論在哪裡,我們若發現神的道,被人純正地宣講,聽到,而且聖禮也按照基督的吩咐施行,毫無疑問,那裡就有了上帝的教會。」換言之,宣講那不可見的道(即聖道),以及施行那可見的道(即聖禮),就是教會存在最大的意義和召命。本書涉及的,就是教會論和教牧學中最重要的課題。讀者固然可以在坊間找到不少關於講道學及聖禮的書籍,但涉及聖道和聖禮神學的,以及將聖道和聖禮對應於社會文化而作神學反省的,尤其是這方面的中文著作,則比較缺乏。因此,書內的文章無疑是較重文化分析性和神學性的,但這正是本書出版的一個重要理由,盼望它能喚起教會重新明白神學反省的重要性。

 

【目錄】

鄧紹光序
導論:教會的召命——宣講聖道和施行聖禮

第一部分:宣講聖道

聖道神學

1 加爾文的講道神學
宗教改革家加爾文形容教會是「基督的學校」,因此教導聖經和宣講上帝的道成為了教會存在的標記和首要任務。然而,上帝為何不像轟雷般從天上直接向人說話,卻要藉著教會和傳道人來傳達祂的息?

2 巴特:宣講聖道的神學家
有二十世紀教父的神學家巴特(Karl Barth),其一生鑽研的神學被稱為「空講的神學」。對他而言,神學就是為了教會宣講上帝的道而存在的,神學的首要任務就是反省及批判教會的宣講是否忠於上帝的道。

3 侯活士論在講道中做神學
絕大部分信徒都看重講道,卻忽視神學,結果造成講道和神學二分的局面。侯活士(Stanley Hauerwas)卻不同意這樣的觀點,他認為只有在講道中做神學,才能神學地講道。

4 威廉蒙的聖道神學
威廉蒙(William H. Willimon)主張「宣講是一種神學活動」。換言之,講道就應該是講神學,亦惟有這樣,才能恢復講道的真實面貌。

5 威廉蒙論先知式講道
傳道人要宣講的,理應是那從外而來的上帝知道,而不是源於自己心中的意念。但實踐上談何容易!亦如何可能?正因如此,威廉蒙更加強調,真正的講道者必須履行舊約先知的職分,敢於仍先知式講道。

6 聽道的神學倫理
慣於聽道的人並非必然真正懂得聽道。這個「懂得」,不是純粹關乎聽道者個人智慧及理解能力,而是關乎神學的問題。講道固然有講道的神學。 原來聽道也有聽道的神學,只是信徒一直不加理會而已。

在當代文化中宣講聖道

1 追星年代的傳道者
也許這是一個追捧「成功主義」和崇拜「超級巨星」的年代。然而,聖經中保羅所傳「愚拙」的十架道理,以及施洗約翰的低調,對以上的現象又 有何批判?

2 在娛樂至死文化中的宣講
研究媒體文化的學者波茲曼(Neil Postman)指出,我們已經進入娛樂至死的年代,在這種文化裡,也許教會崇拜,傳道和宣講的娛樂化也是在所難免 的現實!想像假如路德(Martin Luther)活在今天,他會怎樣回應?

3 眼球年代裡不可見的道
在這個高舉眼球「注意力經濟」的年代裡,人們迷戀的是看得目的東西或圖像符號,視覺文化基本上主導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而教會所宣講的不可 見的上帝的道,對現代社會近乎氾的視覺文化又有何意義?

4 反福音的福音電影
福音電影在香港備受教會歡迎,我們可有深入思考以下問題:電影是否一傳播福音信息的合適載體?電影是否一個中性的載體,可以完全不影響或扭曲它所牽載的福音信息?神聖的福音如何透過電影這通俗文化的文本傳遞開去?

5 後現代性與宣講
宣講必須跟當代的文化處境相關。二十一世紀教會的宣講,自然就要置身於後現代文化思潮的脈絡下來思想和實踐。於是我們不得不去思想 「解構」、「他者」、「差異」等「後現化」觀念跟宣講的關係。

6 講道與在場
正在口頭話的人必定在場(presnce)。上帝用說話創造世界,在創造中表明這位說話的創造主在場。祂不但藉道(說話)創造世界,道更成了肉身, 住在我們中間。上帝的道在場,就是真理的在場。教會被召是要宣講和見證這道,講真理在場,轉化罪人的生命,使他為為新造的人。

7 釋經講道與詮釋學
上帝如何藉著祂的道向人啟示自己?人又如何用自己的語言去理解或詮釋上帝的話?並且如何用人的語言來宣講那已被詮的上帝的話?講解聖經這 種宣講行動,其實涉及人的言說上帝的言說之間的詮釋學上的關係。講道是一種詮釋的活動,所以講道學與詮釋學的關你非常密切。

第二部分:施行聖禮

聖禮神學

1 聖禮的含義
不少已受洗的基督徒都按時參與聖餐禮,但又有多少人對聖禮的意義有深入的認識呢?其實在聖經中找不到「聖禮」一詞,只是教會在歷史的發展中,不斷對「聖禮」下定義及發展出聖禮神學而已。本文就是回到教會歷史的傳統去了解「聖禮」的含義。

2 耶穌是聖禮
相信不少基督徒對「耶穌是聖禮」這句話感到莫名其妙,何況原來耶穌不僅是聖禮,更是最原初的聖禮。換言之,惟有真正明白這句話,才能對聖禮的意義有更確切的理解。那麼,「耶穌足聖禮」究竟是什麼意思?為何耶穌是聖禮?

3 教會是聖禮
更正教較少提及「教會是聖禮」這講法,羅馬天主教則比較多講。其實在神學上它可說是「耶穌是聖禮」這觀點的延續。

4 聖禮數目——七種抑或兩種?
七種聖禮這個講法,在教會歷史中乃經過長時間陸討論廢直到十三世紀才在教會內達成共識。到了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家卻認為聖禮只得兩種——洗禮和聖餐澧。聖禮數目的差異,反映了對聖禮定義的分歧。

5 路德與加爾文的洗禮觀
究竟洗禮有何神學意義?有何目的?有何功效?有何方式?如何有效?洗禮與信心有何關係?本文嘗試從路德和加爾文的洗禮觀去回答上述問題。

6 應否贊成嬰孩洗禮?
不少福音派教會都對嬰孩洗禮持否定的態度,最多只會以獻嬰禮來代替。殊不知三位最主要的宗教改革家其實也支持嬰孩洗禮!究竟贊成嬰孩被洗禮的理由何在?

7 舊約的飲食神學與聖餐
舊約裡記載了不關於飲食的故事,而且都涉及重要的神學和倫理學主題。 本文嘗試將這些飲食故事跟聖餐禮這特別的飲食文化作出對照,從而闡述一套教會的飲食倫理或飲食神學。

8 路加福音的飲食神學與聖觀
路加福音有不少跟食物或飲食有關的經文。本文首先整理出路加福音的一套飲食神學。然後從這種飲食神學的角度來理建路加福音的聖餐觀。

9 聖餐觀之變質說
天主教所主張的「變質說」,其實是承傳自非常悠久的歷史傳統。儘管我們不能接受這種聖餐觀,但「變質說」所強調的基督在聖餐中的真實臨在, 其背後豐富的神學意芍,實在又是值得我們參考的。

10 路德的聖餐觀
聖餐觀的爭論,可說是路德宗教改革事業中一個重要的戰場。他一方面反對羅馬教會的「愛質說」,另一方面亦批評慈運理的「紀念說」,然後提出「同質說」去闡明 「基督在聖餐中真實臨在」的立場。

11 聖餐觀之記念說
「紀念說」是浸信會和太多數福音派教會的主流聖餐觀。雖然信徒定期都有藉著聖餐記念主的習慣,卻可能從來沒有聽過慈運理的「紀念說」之來龍去脈。更遑論對其背後的神學和倫理意涵有深入的認識和反省了。

12 加爾文的聖餐觀
聖餐觀成為宗教改革時期各路英雄彼此爭辯的一個主要戰場。在各執一端的爭拗聲中,加爾文試圖開出一條中間路線。在其聖餐觀中,他尤其強調聖靈所扮演的角色,主張基督乃透過聖靈在聖餐中真實臨在。

13 最後晚餐與洗腳
在四福音之中,三卷符類福音都交代了耶穌設立聖餐的教導和指引,唯獨約翰福音沒有提及,卻記載了耶穌為門徒洗腳的故事,似乎是想帶出一個信息,為人洗腳就是聖餐禮的倫理實踐。

14 聖餐禮是感恩祭的意義
更正教較少從感恩祭這個角度去理解聖餐禮。如果聖餐禮是一種感恩祭,它必然跟「感恩」有關,而且應該是一種跟「獻祭」有關的禮儀。本文正是從這兩個角度去豐富我們對聖餐禮的認識。

在當代文化中施行聖禮

1 聖禮與教會政治化
將信仰變得過度私有化和非政治化,似乎是香港教會普遍的現象。然而,福音真的與政治無關麽?抑或教會其實是一個另類的政治群體,而聖禮就是一種基督徒的另類政治實踐,旨在於世界中宣揚和支持一種與別一同的政治文化和公共生活方式?

2 洗禮與國族身分認同
九七之後,國族身分認同成為了香港人要面對的政治議題。洗禮正是關乎信徒身分的轉變,以及身分認同的問題。它為受洗者帶來的是天國公民這樣的一種新的國民身分,更重要的是,受洗者從此便應該以這更具根本性和凌駕性的身分去為其他俗世的社會或政治身分定位。

3 從聖經的飲食倫理看族群矛盾
在這個充滿族群矛盾和人際衝突的現實社會裹,耶穌所說的「愛仇敵」如何成為可能?信徒如何在矛盾衝突的世界裏作和平之子?本文從基督教的飲食文化和聖餐倫理,去思考如何應對人際衝突和族群矛盾。

4 從愛筵與聖餐思考接待倫理
善待寄居的外人或客旅是基督信仰所看重的倫理價值。在人類各種生活文化裹,飲食文化可算是最能表達人際之間共融關係和彼此接待的互愛精神。本文嘗試從聖經內所呈現的飲食和聖餐文化來思考基督教的接待倫理。

5 消費身體與聖餐的身體觀
自從尼采提出「身體是唯一的準繩」之後,跟「身體」有關的學說便成為當代社會學和文化研究的熱門課題。本文集中比較消費飲食文化建構的身體觀和聖餐神學塑造的身體觀,從而思考基督徒如何在消費社會中實現另類的文化實踐。

6 從網際社交到聖餐友誼
「脫離軀體,和「虛擬真實,是網際社交其中兩個須要正視的問題。面對這種社交網絡文化,我們必須重新思考,真正的友誼應該具備甚麼元素?成為耶穌的同伴,與衪一同吃飯,以及經歷聖餐中耶穌真實同在的體驗,對上述的網際社交文化又有何啟迪?

7 感恩祭與現代人的生活靈旅
基督徒往往較難看出屬靈的聖禮與屬世的日常生活有何密切關係。天主教靈修學家盧雲神父(Henri J. M. Nouwen)在《熾熱的心》一書中,正是對感恩祭作日常生活的默想,試圖建立一種強調感恩祭的「在世性」的靈修學。本文正是引介他的觀點。

注釋

 

【作者簡介】

趙崇明,香港浸會大學哲學博士。曾任職社工八年,後踏上神學教育之路,現為香港神學院神學及歷史科專任講師兼圖書館及學術主任。教學以外亦喜歡寫作,尤其關注神學與社會文化整合的課題。著有《迪士尼@城市文化.神學.hk》(天道,2006);《安息行旅》(基道,2009)及《港式中產》(基道。 2011)。其中《安息行旅》更奪得第四屆金窖獎最佳作品(非神學及研經類),以及第三十一屆湯清基督教文藝獎文藝創作組年獎。

有道有礼:圣道与圣礼的神学

赵崇明

顧客評論

0/5
0 星,基於 0 個評論
0 個評論

最近瀏覽了...

宣道 China Alliance Press 有道有禮:聖道與聖禮的神學
有道有禮:聖道與聖禮的神學
趙崇明 著

本書涉及的,就是教會論和教牧學中最重要的課題。讀者固然可以在坊間找到不少關於講道學及聖禮的書籍,但涉及聖道和聖禮神學的,以及將聖道和聖禮對應於...
$21.95 $21.95

Specifications

0/5
0 星,基於 0 個評論
0 個評論

門市存量

門市和網上價格不一定一樣
Last updated: Today at 09:06
Credit Card
Choose your language
Choose your currency
$

我的帳戶

忘記帳號密碼?

最近加入購物籃:

0
Compare
Start comparison

評論《宣道 China Alliance Press 有道有禮:聖道與聖禮的神學》

此產品已放進您的購物籃——
本書坊使用 Cookies 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詳情請了解本店的私隱政策。 隱藏此信息 私隱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