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 | 楊鳳崗、高師寧、李向平 |
出版: | 台灣基督教文藝 |
初版: | (上冊)2015/11 (中冊)2015/12 (下冊)2016/01 |
頁數: | (上冊)384 (中冊)384 (下冊)432 |
尺寸: | 148x210mm |
系列: | 基督教學術叢書 研究系列 |
ISBN: | (上冊)9789866131332 (中冊)9789866131356 (下冊)9789866131363 |
分類: | 政治、經濟、社會 |
田野归来: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上中下三册)
杨凤岗、高师宁、李向平 主编
【內容介紹】
(上冊)
從國家到地方,從地方至家庭,當代中國社會中的宗教,多元且富含特殊性,在社會科學中,是極具理論價值的。《田野歸來——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即為數十位學者歷經多年的時間,以堅實的田野調查為基礎所集結的研究成果。學者們不辭艱辛地親自深入當地社會及家庭,以問卷、尋訪等多元方式,將人們具體真實的宗教實踐彙整出觀察研究,透過客觀且性統性的文字與圖表呈現於眾人面前,使人們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宗教與中國社會。
本書為《田野歸來——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的第一冊,主要探討宗教與中國社會是如何相互連結。世俗信仰與宗教歸屬為何會有矛盾?靈性資本與公民社會之間有何關係?宗教市場中的博弈關係又是為何?諸多理論與實際的連結,且看學著們一一道來。
(中冊)
《田野歸來——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是數十位學者歷經多年的時間,以堅實的田野調查為基礎所集結的研究成果。學者們不辭艱辛地親自深入當地社會及家庭,以問卷、尋訪等多元方式,將人們具體真實的宗教實踐彙整出觀察研究,透過客觀且性統性的文字與圖表呈現於眾人面前,使人們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宗教與中國社會。
基督教信仰自唐代傳入中國後,因著時代的變化而有不同的發展及變化。本書為《田野歸來──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的第二冊,學者們進入都市、走入農村,透過閱讀,了解他們對基督教的看法和體會。藉由文字、統計,以及人們的口述記錄,我們將看到基督教於中國各地是如何興起,在不同的傳統文化的背景中,基督教又是透過何種方式融入不同群眾的生活。
(下冊)
宗教從古至今,對於文化思想與社會型態的影響可說是舉足輕重,在不同的宗教背景下,人們對生活的態度也不拘一格,皆有獨特的準則。本書為《田野歸來—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的第三冊。學者們實地的走訪,記述在不同的社會文化中,宗教怎麼與儒家思想互相聯合;寺院如何教導民眾有良善的品性;伊斯蘭信眾何以使宗教成為凝聚族群的關鍵;基督徒又是以何種方式影響周遭的人們,以自身見證來改變他人的生命。宗教、道德,及社會三者之間,關聯的要素為何,本書一併探討。
【編者簡介】
楊鳳崗(Yang Fenggang)現任美國普度大學社會學教授,中國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重點為中國宗教變遷和美國移民宗教。曾出版《中國宗教:在共產黨統治下的存活與復興》、《皈信、同化、疊合認同:美國華人基督徒研究》等著作。
高師寧 (Gao Shining)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二級研究員,為最早從事宗教社會學在中國大陸的翻譯介紹和研究的學者之一。曾出版《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及其相關動向》、《當代北京的基督徒與基督教》,翻譯《神之簡史》、《神聖的帷幕——宗教社會學的基本要素》等著作。
李向平 (Li Xiangping)現任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學系系主任,宗教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為宗教社會學與當代中國宗教。曾出版《文化正當性的衝突》、《佛教信仰與社會變遷》、《信仰但不認同——當代中國信仰的社會學分析》等著作。
【目錄】
(上冊)
序:《田野歸來》 楊鳳崗
導論:宗教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理論和
問題意識 楊鳳崗
中國的世俗信仰與宗教歸屬
趙文詞(Richard Madsen) 著
鬱竁m 譯
多元主義與中國宗教
—通過記憶、摹擬與隱喻建構社會世界
魏樂博,亞當‧西裡克曼 著
鬱竁m 譯
「神人關係」及其信仰方式的構成
—基於中國「長三角」地區的資料分析
李向平、李峰
王道秩序下的宗教市場
—基於社會資本理論對H 省農村宗教灰色市場
所作的實證研究 樊志輝等
宗教市場理論與中國鄉村天主教
—對一個華北鄉村天主教會的個案研究 劉芳
關於宗教組織信任的實證研究
—以上海資料為例 李峰
從彌爾頓宗教—政治思想看「公民社會」
形成背後的「靈性資本」 張生
基督教與公民社會
—差序格局視角下基督徒的信仰生活 童韻評
佛寺裡的公共空間?
—民國佛教與公民社會略論 邵佳德
靈性資本、道教文化與公民社會 諶娟
作為公民社會「幼苗」的民間信仰
—基於對湖南省三個民間廟宇的個案研究 陳彬
宗教生態視域下的華北民間信仰生存現狀研究
—以河北深州「香門」信仰為例 張詠、高前
隨俗與立異
—江淮地區一個鄉村基督徒的春節習俗 周典恩
(中冊)
編者序 楊鳳崗
北京市大學生基督徒的教會選擇與宗教委身 孫尚揚
信仰的代際傳遞與中國農村「宗教熱」的興起 阮榮平、鄭風田
需求性皈信和習得性皈信
─農村熟人社會的基督教皈信 韓恒
當代中國大學生信仰生活的調查
—以武昌基督教大學生團契生活為例證 李雪豔
靈性資本對於G校大學生信仰影響的調查與初步分析 梁茼、周紅祿
「荒誕」的行動與「合理」的信仰
—「得國派」的信仰邏輯與社會行動 黃劍波
探索與路向
—中國民間基督教教育個案考察 劉詩伯
成都平原天主教堂的區位差異分析 廖翔慧
非正式教會
—重建共同體 盧雲
傳統宗教與基督宗教對企業家精神影響的差異探析
—以福建沿海調查為例 甘滿堂
基督教的興起、公民社會的發展與中國的民主化?
—透過兩類基督徒專業組織看中國政教關係的演變 鐘智鋒、李泉、楊江華
宗教場域背後的文化信念
—兩城市非官方教會的不同重組之路 馬麗、李晉
宗教信仰與邊陲漢人社會
—以甘南藏區臨潭為例 陳聲柏
(下冊)
編者序 楊鳳崗
有信仰的資本
—溫州民營企業主慈善捐贈行為研究 周怡、胡安寧
建構中的「公民共同體」
—北京基督教會個案研究 邢福增、袁浩、劉紹麟
宗教信仰與公民文化建構
—當代中國中原地區四個宗教團體的個案研究 王瑩
天主教及其公共參與
—港澳臺滬天主教區的個案研究 郝志東、陳慎慶、郭文般、譚翼輝、淨明
台灣基督徒的性倫理道德意識 趙星光
伊斯蘭教與回族農民抗爭
—基於寧夏的個案考察 羅強強
中國非信徒和基督徒的心態地圖比較研究 方文
印尼宗教政策與華人宗教的生存與發展
—以印尼孔教、「三教」為例 王愛平、魯錦寰
儒家孝道倫理借基督教重生?
—鄉村基督徒啟動與改變儒家倫理的悖論性個案分析 李華偉
基督教在穆斯林聚居區的困境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基督教現狀調查 聶紅萍
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在寧夏的早期相遇
—兼論晚清時期基督教在寧夏的傳播 劉繼華
儒學與宗教的互構
—雲南民間洞經會中的儒學與宗教關係考察 曾黎
新「明鬼」:鄉村鬼故事中的倫理生活經緯 趙浩
宗教、靈性資本與道德信仰的重建
—淺談後金融危機下宗教之作用 車瑩
選擇田野與田野的選擇性
—底層基督教否定話語的形成及其批判 孔德繼
謹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