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雷立柏 (Leopold Leeb) |
出版: | 明風 |
初版: | 2024/07 |
頁數: | 302 |
尺寸: | 140*210 mm |
ISBN: | 9789888165742 |
分類: | 傳記/見證 |
【內容介紹】
毫無疑問,從十六世紀以來,中日很多「文化橋樑人物」皆是基督徒。
這些文化交流中的「橋樑人物」依靠他們的瞻望和信仰來跨越東西方,並多次完成很大的使命,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他們多次被誤解或受自己民族的排斥,但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去實現他們的新理想,以此體現出其「先驅」的角色。
本書所介紹的「靈儒」,既實現了孔子的學習精神、「向遠方的朋友開放」和認真服務的精神,同時也展現出基督信仰的愛心、信心和向超越人生的上天的開放態度。這些「靈儒」以特殊的方式,在他們具體的歷史處境中結合了東方文化的精華和基督信仰的啟迪,成為後人的榜樣和楷模。
「中日兩國的現代化,都有大量的先驅。比較兩國不同的歷程,可從兩國先驅們的人生經歷、事業成就等,得到大量的經驗教訓。作者投入巨大的熱情,花費大量的精力,收集眾多資料,進行精心的分析,講述了幾十位兩國先驅的生平和業績,很有意思,很有意義!」
——何光滬
中國人民大學榮休教授
「本書很巧妙地處理了一個很重要並且很有趣的問題—基督信仰與中、日現代化之關係。在這本書中,我們讀到中國和日本現代化的歷史過程,兩國之間互相之交流,兩國和海外世界、尤其是和西方世界的交流,以及基督信仰所扮演的核心角色。這一切都是作者長期研究的對象,他甚至引用了好幾個語言的材料。」
——村岡崇光(Muraoka Takamitsu)
荷蘭萊頓大學榮休教授
【目錄】
何序
村岡序
自序
中日教會史圖表
對照列傳:中日先驅人物圖表
第一章 開拓者的嚮導:安次郎和鍾鳴仁
第二章 最早翻譯歐洲文獻的人:養方軒保祿和徐若翰
第三章 軍事革新的偉大倡導者:大友宗麟和徐光啓
第四章 「恩惠」和「清白」,具新世界觀的女性:細川伽羅奢和徐甘第大
第五章 比較哲學的先鋒:不干齋巴鼻庵和楊廷筠
第六章 第一位宗教學家和司鐸:木村和羅文藻
第七章 最早去歐洲的東方人:伊東滿所和鄭瑪諾
第八章 文字全球化的先驅者:孔斯坦丁.杜拉多和王徵
第九章 第一批雙語詞典的編者:原丸知野和黃日升
第十章 早期到歐洲的名人:支倉常長與沈福宗
第十一章 西方藝術傳入東方:倪雅谷和游文輝
第十二章 受壓迫者的希望:天草四郎和王瑪利亞
第十三章 審問來自西方的使者:新井白石和愛新覺羅.玄燁
第十四章 新醫學的早期學者:高類思和杉田玄白
第十五章 首次創辦西語學校:薛瑪竇和緒方洪庵
第十六章 以筆為劍:創辦新型報紙的福澤諭吉和英斂之
第十七章 創辦大學的人物:顏永京和新島襄
第十八章 企業家和慈善家:澀澤榮一和陸伯鴻
第十九章 首位女醫生:荻野吟子和金雅妹
第二十章 女性教育的先驅者:津田梅子和曾寶蓀
第二十一章 走向本地化的信仰:植村正久和趙紫宸
第二十二章 民法之父:梅謙次郎和吳經熊
第二十三章 傳播東方形象的頭號人物:新渡戶稻造和辜鴻銘
第二十四章 具獨立信仰的神學家:內村鑑三和王明道
第二十五章 研究文化交流史的開創者:佐伯好郎和陳垣
第二十六章 希伯來語研究的開拓者:李榮芳和小辻節三
第二十七章 靈性藝術本地化的先驅者:陳緣督和渡邊禎雄
第二十八章 獻給窮人的生活:武永波和北原憐子
結語:兩個民族走向現代化
雙語對照表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雷立柏(Leopold Leeb)
奧地利人,自1995年生活在北京,1999年取得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學位,2004年起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任教,主要教授拉丁語、古希臘語和古希伯來語。其著譯繁多,研寫及編輯著作包括:《我的靈都》、《中國基督宗教史辭典》、《漢語神學術語辭典》等;譯著包括:《古代教會史》、《中世紀教會史》、《近代教會史》和《基督教在華傳教史》(合譯)。
我的灵儒:中国和日本现代化的基督信仰先驱
雷立柏(Leopold Le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