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潘叡儀 |
出版: | 真哪噠出版社 |
初版: | 2024/05 |
頁數: | 260 |
尺寸: | 15 x 21cm |
ISBN: | 9786269832095 |
分類: | 生活教導 - 人生操練、休閒與哲學 |
生活教導 - 生活與倫理 | |
實踐神學 - 輔導、心理 | |
傳記/見證 |
【內容介紹】
每次從子宮流出血,
都讓我的眼流出水。
但我不孤單,
有流水與血的基督陪伴我。
這是一本從作者的生命經驗出發的書,同時集結五位不孕基督徒女性的故事。全書不只有理性嚴謹的神學思辨、溫柔細膩的關顧建議、女性視角的信仰儀式,更直面配偶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作者想要表達:在生命的苦難中,我們或許會找到啟示,但苦難始終是苦難,不必刻意美化,也無需失控的樂觀。最終我們只需銘記:人生最大的獎賞並非在於是否有子嗣,而是在於上帝的紀念與同在!
■序
推薦序一
從生命實況出發的溫柔書寫
得知叡儀願意將她的研究出版成書,分享給教會界的朋友,內心激動不已。從陪伴她做研究開始,看著她一路認真地探尋女性的身體、生命經驗、呼召……這些不容易的課題,到最後將她的靈性追尋與神學之旅集結成書出版,我充滿了欣喜與感恩。欣喜的是,看見她生命的旅程即便充滿了痛苦、掙扎,但最後她得到了甜美的果實;感恩的是,上帝對於信仰者的誠實叩問與認真追尋,總不會令人失望。
這是一本從作者個人的生命經驗出發,並集結了五位不孕基督徒女性的經驗,探詢女性與身體、女性與母職、女性與不孕汙名的神學作品。叡儀從女性生命的實況出發,叩問上帝—不孕難道是一種不被祝福的生命狀態嗎?首先,叡儀先帶讀者進入這些女性生活處境,讓人看見不孕症在日常生活中所帶來的各種困境、心理糾結,提醒著我們,這些不孕朋友並不是一個「議題」,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她們可能是教會的姐妹,更可能是我們的親姊妹。
接著,叡儀討論聖經中關於生育的經文,其中,對於創世記一章28節關於「生養眾多」的祝福,叡儀給予重新解讀與新的聖經詮釋,突破不孕的汙名。叡儀也帶著讀者仔細探究雅歌書非關生育的觀點,以及聖經中關於生育的終末論觀點,並做出對於如何關顧不孕者的實際建議。
值得細細品嘗的是,叡儀賦予女性的子宮不同的形象:「戰鬥的子宮」、「空掉的子宮」、「創造的子宮」,並賦予不同形象的子宮神學意義……。不論是為求子、夫妻關係、自我定義而奮戰的女性;經歷失落階段的女性;或者是放棄求子的女性,都可以被上帝深深地愛著與祝福的。因為,女性的形象與力量遠遠超過子宮所能夠定義,即便是在失落與傷痕中,亦能向上帝傾訴傷痛,轉化成為豐富的生命經歷,甚至孕育出相互依賴的新群體關係、多元母職的呼召、重新認識上帝的能力。
本書不只有理性嚴謹的神學思辨與聖經詮釋、溫柔細膩的教牧關顧建議,更有著富含女性視角的信仰儀式,陪伴不孕朋友度過生命的不同階段。在叡儀從事神學研究的過程中,自身亦努力投入於靈修操練的功課,並真誠地與上帝對話。在每次的上課,我總聆聽到她細膩獨到的神學觀點,以及深刻的靈修視角。這讓本書增添了一份溫柔,讓人可以透過信仰的儀式,來與上帝親密交通,進入深層的靈性經驗中。
這是一本溫柔而充滿了說服力、觸角細膩又不失整全的觀點,邀請讀者一起叩問信仰、與上帝親密溝通與對話,並帶領讀者進入信仰的水深之處的好書。我誠摯而熱切地推薦它。
邱凱莉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宗教與社會學專任助理教授
2024.02.29
【目錄】
推薦序一 從生命實況出發的溫柔書寫
推薦序二 在空洞中,知道我們依舊被顧念
推薦序三 指引不孕夫妻心的方向
第一章 為什麼是我?──一場旅程的開始
信仰的叩問
所謂「不孕」
我想要說的是……
第二章 她們──五位不孕基督徒女性的故事
她們的生活
她們的信仰
她們的自我
她們與關顧者的距離—經驗與建議
第三章 聖經怎麼說?──與經文對話
從何開始?
創造敘事的生育觀
無關生育──《雅歌》的愛情
生育的終末觀點
第四章 陪她一段──關顧實踐指南
神學反思
關懷不孕者可以這樣做!
第五章 前面有光──自助、助人的靈修與儀式
醫治的祈禱
祈禱詞
意識省察
經文祈禱
面對失落的儀式
生命禮儀(RITES OF PASSAGE)
公眾祈禱儀式
後記──在我生命的邊緣
為什麼不是我
我嘗試了……,未來還可以……
進深閱讀指引
一、書籍
二、網站
【作者簡介】
潘叡儀
喜歡熱拿鐵、喜歡自我對話、喜歡圖像祈禱、喜歡孩子的笑容、喜歡耶穌,每天練習喜歡自己、練習在苦難中停留、練習不失去盼望,於是有了這本書。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神學碩士
台灣神學院道學碩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現為馬偕紀念醫院院牧
在生命边缘,看见光:那些关于不孕的失落、勇气与信仰
潘睿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