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馮逸健 |
出版: | 亮光文化 |
初版: | 2025/07 |
頁數: | 264 |
尺寸: | 150*210 mm |
ISBN: | 9789888884537 |
分類: | 人生操練、休閒與哲學 |
背叛自己 救赎自己
作者:冯逸健
【內容介紹】
背叛自己:你會受騙,是因為你自己也想相信。
救贖自己:在任何時候,你也比你想像中堅強。
作者馮逸健博士為臨床心理學家及關係治療師,在與無數來訪者的交流中,他深刻體會到,我們每個人都在內心深處進行著一場無聲的對話,試圖面對自己內在的矛盾與脆弱。於是撰寫本書,以30個人物故事,看看我們平常會怎樣自我欺騙,為了避免直接面對生活的挑戰與責任。
作者期望:「這本書是一個提醒——一個與內在自我對話和和解的呼籲。它關於認識我們如何背叛自己,學習尊重我們真正的感受和願望。這是關於轉變、成長,最終是,內心的平和。
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次閱讀體驗;它是一個開始治療和自我發現之旅的邀請。」
導言
序
one / 假裝看不見:我們如何忽視自己的感受
探討我們如何經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真實情感,以迎合外界的期望,或者為了避免直面那些讓自己感到不安的真相。
1. 「其實只是很小事」是我們強逼自己不去照顧自己感受的口號。
2. 我們覺得迷惘,是因為我們花了太多時間去了解其他人。
3. 你看到的,是我的面具;我在鏡前看到的,也是我的面具。面具下的我,連我自己也沒有看過。
two/ 掩飾孤單:愛與寂寞的拉鋸戰
探討我們如何因為害怕孤獨或對寂寞的不適,而常常停留在不健康的關係或處境中。
4. 我們覺得愛人很難,因為我們以為能夠讓對方改變。我們覺得被愛很難,因為我們以為必須要等價回應。我們覺得相處很難,因為我們以為時間能改變性格。我們覺得分開很難,因為我們以為分離可以沒傷害。我們覺得獨處很難,因為我們以為寂寞會毀掉一切。
5. 不願意愛,也不願意放手,是人生其中一個大矛盾。
6. 我們都怕愛錯,只是我們更怕寂寞。
7. 「我愛你」,「我也愛你」。是口號,還是出於
真心,有時連說者也不知道。
three / 壓抑情緒:我們為甚麼不讓自己感受
深入探討我們如何為了迎合社會規範或個人期望而壓抑自己的情感,從而背叛了真實的自我。
8. 我們想太多,是因為我們勇氣太少。
9. 受傷後,心在淌血,大腦在徬徨。你卻對自己說沒有事。
10. 那天被活埋了的情緒,來會以你更不喜歡的方式出現。
four / 不懂珍惜自己:我們如何低估自己的價值
探討我們如何經常未能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滿足於不值得的事物,或允許他人貶低我們的價值。
11. 負面情緒最麻煩的,是它會讓你覺得你的負面想法合理。
12. 一個正在控制你的人,他的最佳拍檔就是你。
13. 在任何時候,你也比你想像中堅強。你只是沒有發現,你甚至不想承認。
five / 自我欺騙:我們如何說服自己
探討自我欺騙如何影響我們的互動和內心衝突,最終導致自我背叛。
14. 所有謊言,其實也騙不過你。你會受騙,是因為你自己也想相信。
15. 我們最不捨得的,是想像中的畫面。
16. 我們寧願閉上眼睛,讓想像力折磨自己。也不肯張開眼睛,讓自己面對真相。
six/ 原生家庭的遺產:我們如何延續傷害
探討過分聚焦於家庭動態和童年經歷,如何持續影響我們的成年行為和自我形象。
17. 在感到軟弱時,我們卻被告知那是最不值得愛的自己。
18. 每個看似過度理性的人,都在背負著沒法說明的巨大傷口。
19. 「你快樂我便快樂」——這是最被忽視的情緒勒索。
seven / 面對陰影:我們如何逃避自己的創傷
探討我們如何經常逃避直面內心最深的傷痛,選擇將它們埋藏或假裝它們不存在。
20. 隱藏的羞恥感,讓創傷被封印在不能見光的地方。
21. 事情明明過去了,我們卻感覺猶新。時間要我們忘記,情緒和身體卻停留在那裏。
22. 很多人,會告訴自己事情已過了很久;理性上,也知道事情已過了很久;事實上,內心已求救了很久。
23. 有些事情,我們會一直保存在心中。就算別人不明白,甚至不知道,也不重要。
eight / 找回力量:我們如何重建自己
探討我們如何通過自我覺察和自我關懷來治癒、成長,並重新找回自己的力量。
24. 沒有經歷創傷,我們並沒有感受過生活。
25. 我們必須勇敢離開,心中那個熟悉但不健康的環境,才能逃出犯賤的漩渦。
26. 當有一刻,你發現好像沒有什麼意義,好像沒有甚麼期望,好像沒有什麼責任,你自由了。自由,要好好珍惜。
27. 我們在捨棄的過程中,得到一些;我們在擁有的過程中,失去一些。不願意捨棄的人,往往失去更多。
nine / 超越過去:我們如何擁抱未來
集中探討於如何向前邁進,擁抱改變,並設定新的目標以實現個人成長與幸福。
28. 生命比我們想像中脆弱,我們比我們想像中堅強。
29. 就算不原諒,也是可以的。
30. 找到願意跟你一起經歷的人,比找到只想給你快樂的人重要。
總結
【作者簡介】
馮逸健博士 Dr. Ken Fung
香港臨床心理學家和關係治療師,致力於使用以精神動力及情緒主導的方法來幫助被關係、情緒和創傷問題困擾的人。
2013年,Ken創建了Your Relationship Clinic作為互動渠道提供情緒支援,並以文字引導大家對身邊人事物作出反思。
他近年積極利用探討童年和原生家庭關係,幫助患者思考和治療內心矛盾和創傷,自己與自己,及自己與世界的關係。